主要從事農藥化工領域的國內外貿易,產品涵蓋: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農藥中間體及化工產品等。
為了解今年北方玉米重大病蟲害發生動態,指導地方做好病蟲害防控工作,推動玉米螟和粘蟲等公益性行業課題研究,全國農技中心于7月17-21日組織植保推廣、科研和教學方面專家,赴內蒙古通遼市、興安盟等地開展了玉米病蟲調查和技術指導活動。通過田間實地調查,了解了當地玉米病蟲害發生種類和危害情況,并向當地技術人員普及了病蟲害識別、發生原因和調查防治技術,交流探討了北方玉米種植結構對病蟲害發生的影響和應對措施。
專家組一行冒著高溫酷暑深入通遼市開魯縣、科爾沁區、科左中旗、扎魯特旗,興安盟突泉縣、科右中旗、科右前旗、烏蘭浩特市等2個市(盟)8個縣(區、旗)的14個鄉鎮20多個村的代表性玉米田,進行了病蟲害發生和為害情況的實地調查。調查發現,目前處于抽雄期的春玉米上病蟲害呈偏重發生態勢,對中后期玉米生產威脅較大。其中,玉米螟普遍發生,田間花葉和蛀莖孔隨處可見,個別田塊蟲株率達50%以上。雙斑螢葉甲蟲量高、危害重,最高單株蟲量超過20頭,下部至中部葉片的葉肉被取食呈白色網狀斑和孔洞,雌穗剛抽出的花絲上聚集大量成蟲,個別植株花絲被大量咬斷,嚴重影響授粉。玉米蚜在通遼和興安盟均有發生,開魯縣蟲量較高,成、若蚜覆蓋于雄穗、上層葉片和包葉上,覆蓋面變黑,影響光合作用。土蝗在通遼市科左中旗、扎魯特旗等地侵入玉米田,植株葉片缺刻嚴重。大斑病進入始盛期,各個田塊都可查見,植株中下部病斑多見,在發生最重的科右中旗烏蘭毛都蘇木一田塊病株率達70%,個別植株棒三葉上可見病斑。過去在黃淮海夏玉米區發生的褐斑病在兩市(盟)多地查見,開魯縣和科左中旗的部分田塊病株率達50%-80%。矮化病在通遼市調查各縣和興安盟科右中旗見病株,植株矮化,葉片呈縱向條紋花葉狀,莖基部一側呈撕裂狀。調查在不少旗縣見癥狀疑似小斑病的灰斑病,通遼市科爾沁區和興安盟科右前旗見與彎孢葉斑病相似的北方炭疽病、普通銹病的發病葉片,專家隨后室內顯微鏡檢測病菌孢子形態得以確認 調查組專家和當地技術人員一致認為,目前栽培的高產品種抗病蟲性差,玉米多年連作、秸稈還田造成田間病蟲源積累,密植、高肥水管理導致田間濕度加大、植株嫩綠,氣候變暖和降水不均等因素均利于多種病蟲害發生,導致近幾年北方玉米病蟲害危害加重。提出了應加強抗病蟲性培育和應用、合理密植和水肥管理、強化早期藥劑預防等應對措施;此外,部分縣(區、旗)政府財務統一投入實施白僵菌封垛、放赤眼蜂等措施控制玉米螟效果明顯、值得推廣。
專家還就玉米病蟲害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向當地農技人員進行了講解,尤其對新發的褐斑病、矮化病等做了詳細介紹,并依據調查情況,提出了更換抗褐斑病品種、選用克百威(有效成分含量7%-10%)進行播種前玉米籽粒包衣、合理安排種植密度等防控建議。全國農技中心張躍進植保首席專家還向基層農技人員贈送了《玉米病蟲害防治彩色圖譜》等書籍 本次活動對當地做好玉米病蟲害防控起到技術指導作用,調查專家間相互交流、共享信息,對相關課題研究內容更好地服務于生產實踐也起到重要促進作用,活動受到當地農業部門、基層技術人員和參與專家的普遍肯定和歡迎。